香港司法如何改革?
2017年4月,香港发生“普察”事件,警方向公民随意开枪,导致暴乱升级; 6月份,港府以1.25亿元,聘请国际顶尖的顾问公司,为香港警察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培训,内容包括“如何控制示威者及应对暴力”; 同时,特首还委任前英军准将、英国驻港部队前指挥官邓恩礼少将担任新成立的“香港警队训练专家小组”主席。 为提升警队战斗力,香港政府还采购了价值3亿的军用装备,包括防弹衣、头盔、装甲车等。 面对内外的质疑和压力,港府多次解释称,培训警察是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必要举措—— 香港警察确实需要提高应对暴乱的培训。
2014年8月,在“占中”行动中,香港警察已经有过处置失当的先例。当时,警方冲入校园逮捕学生时,错手击毙一名18岁少年。 事后调查表明,这名叫梁天琦的少年其实与“占中”行动无关,他是被其他“占中”参与者拉来挡枪的。 不过,有民众提出更多质疑: 为何花了这么一大笔经费来培训警察? 为什么不把钱用来关爱受害家庭或做公益? 是否说明香港的治安已经恶劣到需要动用武装力量的程度? ……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,香港警察总参谋长蔡立信就回应了这些质疑。
他说: “我们不是军人,不可能随时准备使用武力。 ” 同时,他还反复强调,这次培训是“全面且综合的”,参加培训的约8千名警察须完成一系列课程,包括危机处理沟通技巧、心理创伤、压力管理、公众关系、战术运用等等。 也就是说,从训练内容来看,除了枪械和使用程序外,其他培训课程都属于“软技能”范畴。 那么,这些所谓的“软技能”能否真正培养出一支作风强悍、执行力十足的“战斗警队”呢? 我持怀疑态度。
因为,即使香港警察接受了更高级别的训练,掌握了更专业的战术,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香港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困境。 而且,一个依靠外部力量来培养自身“战斗力”的警队,难道不会滋生新的腐败吗? 当然,如果香港警察依靠自己的工资水平,连买一套防弹衣都囊中羞涩的话,那只能说,这个制度烂透了。